2015-05-26 2462次瀏覽
老城排鼓發源于清朝初年綠營清軍的戰鼓。清政府時期,在今洛陽老城一帶駐有一支綠營清軍,軍隊有專門的鼓隊。鼓隊的鼓師轉業為民后,把戰鼓的陣勢和擊法傳至老城民間,老城遂有了自己的鼓隊。鼓隊組成人員以劉姓為主,兼有他姓,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學童, 善擊鼓者隊伍龐大,人員眾多。每遇迎軍、祭祀、廟會、集會活動,民間就自發組織鼓社擊鼓慶祝。清朝道光年間,老城排鼓社曾代表當時的“河南營”到中岳圣地—嵩山中岳廟朝圣祭拜,敬獻第一支香。1949年10月1日,數萬名各界群眾在洛陽東北運動場(今老城體育場)集會,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老城排鼓社參加了這一慶祝活動。新中國成立后,老城排鼓社在洛陽市老城區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壯大,不僅人員眾多,而且器材齊全,老城區和洛陽市每有重大活動,都能看到老城排鼓隊的身影。
老城排鼓屬集體表演項目,少則有十幾人組成,多則可由幾十甚至上百人組成。表演器具以鼓、镲、鑼、鐃、鈸為主,火擔子、火銃(單眼、三眼、四眼)、放荒、梢子棍等輔助。鼓又分為大鼓、中鼓、小鼓。根據表演規模,所用表演器具數量不等。表演者身著統一服裝,按陣形排開,大鼓指揮,小鑼引導。表演時,鼓錘上下翻飛,節奏陰陽頓挫,鐃镲上拍下擊,鑼錘節拍緊促,猶如排山倒海、萬馬奔騰、氣貫長虹、波瀾壯闊的交響樂。
老城排鼓隊現存有祖輩傳承下來的9套完整鼓譜:《交槌》《歇拍及二路帶帽(歇拍)》《牡丹鼓》《跑鼓》《迎賓鼓》《嘰咕東咋》《長勝鼓》《龍燈鼓》《舞獅鼓》。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文化動態 藝術活動展演 公益輔導培訓 民間藝術 公共文化 總分館互動平臺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