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6 2828次瀏覽
裴氏傳拓技藝是源于東漢時期,歷經各個朝代,代代相傳并在洛陽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手工技藝。
裴建平今年54歲,師承石庚寅,曾在千堂志齋隨其學藝,他摯愛傳拓技藝,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上,拓法多有創新和發展,理念也多有升華。馮其庸先生在觀看裴建平現場拓印后,揮筆寫下“妙手傳拓,化身千億”的橫幅。
裴建平積極參加各級民間社團組織,踴躍參加其活動,發表多篇碑刻研究文章,并受邀赴日講學。
裴氏傳拓技藝的方法是,先將拓紙折疊浸泡使之含水均勻后備用。拓碑時將紙展開敷在碑石或器物上面,用棕刷反復刷掃使紙入凹緊貼字口內。待紙干燥后,均勻著墨,層層著墨,最后達到黑白分明,字口清晰的效果,然后把紙揭下來,一張碑刻的復制件——拓片就完成了。
裴氏傳拓主要特點是:1、“擦拓”、“撲拓”的拓印技法運用嫻熟而使拓印變得快捷,成功地把“擦拓”和“撲拓”技法合二為一,創新出一種“揉拓”(一遍成)拓印方法。2、恢復了被專家嘆之為“幾近失傳的‘蟬翼拓’”技法,拓印出的“蟬翼拓”拓片,墨色輕薄而又淡雅,靈透而又簾紋分明,儼如蟬之翼。3、提出“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墨色均勻、墨不透紙、拓片完整”的拓印最高理念。4、采用“干拓”技法,擅用較薄的紙,拓印墓志和線刻,不但能使墨面烏黑發亮,且背不見墨。5、著力于碑刻拓片書法層面的表現力,嚴禁“墨淹字口”的缺陷發生,使拓片最高程度地復制原碑刻的書法風貌。
2005年裴建平被河南省偃師市文物局商城博物館聘為“特邀拓工”;同年裴建平又被洛陽師范學院河洛古代石刻藝術館聘為“特聘拓藝師”。
在裴建平地努力下,裴氏傳拓技藝更大的顯示了他的特征: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墨色均勻、墨不透紙、拓片完整。對弘揚傳統文化以及金石拓本文獻和金石碑刻的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文化動態 藝術活動展演 公益輔導培訓 民間藝術 公共文化 總分館互動平臺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