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免费播放|国产精品自拍三级片|老婆的闺蜜韩国|色8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葡萄av

河洛大鼓

2015-04-29 4394次瀏覽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陽琴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洛陽琴書舊稱琴音,早期的伴唱樂器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七弦古琴。琴音原僅在官宦商紳和文人之間傳唱,詞曲典雅,流入民間后,改稱琴書,其琴也改為揚琴。洛陽琴書早期演唱方式多為閉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細膩,字少腔多,節(jié)奏緩慢拖沓,其演唱書目也多為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中、短篇。

二十世紀初,河洛大鼓由洛陽琴書和單大鼓結合,并吸收了河南墜子的一些曲調而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地方曲種。其早期被人們稱為大鼓書鼓碰弦鋼板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正式定名為河洛大鼓。

脫胎于洛陽琴書的河洛大鼓,唱腔質樸流暢,清新明快,便于敘事和抒情,勝過琴書的冗繁拖沓演唱者改坐唱為站立表演,通過形體動作形象地刻畫人物;演員在道白中加入大量方言,使觀眾感到親切自然;其唱腔屬板腔體,板式豐富,方便演說各類書目。在演唱書目方面,河洛大鼓脫胎伊始便大量演唱公案書、武俠書和袍帶書等長篇書目。如《劉公案》、《雙打擂》、《大紅袍》、《大八義》、《小八義》等,這些描述風云際會、金戈鐵馬,贊頌拔刀英雄,梗直義士的書目,更符合廣大群眾的欣賞口味,很快便取代了洛陽琴書的地位和作用,迅速在伊、洛河兩岸流傳發(fā)展開來。

在河洛大鼓傳承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過許多知名的藝人。第二代傳人,有說書狀元之稱的張?zhí)毂叮诼尻枎缀跫矣鲬魰裕坏谌鷤魅顺涛暮停碜u豫西,并曾代表河南參加全國首屆曲代會,一曲《趙云截江》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贊賞;第四代傳人段介平,以及原河南省曲藝團團長王小岳等,都曾獨樹一幟,聞名遐邇。

河洛大鼓目前已在偃師設立了傳習所,2009年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保護單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每年舉辦河洛大鼓曲藝節(jié),現(xiàn)已舉辦7屆。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文化動態(tài) 藝術活動展演 公益輔導培訓 民間藝術 公共文化 總分館互動平臺 在線留言

Cop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 Reserved 主辦單位:洛陽市文化館 聯(lián)系電話:0379-63938542
豫ICP備14028689號-1豫公網安備 41030302000126號
訪問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