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7 2903次瀏覽
唐白瓷燒制技藝是一種始創、發展、傳承于河洛地區、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傳統手工技藝,在原有青瓷燒制技藝基礎上,逐步改進原料的篩選、降低胎釉中的含鐵量而燒制白瓷,這是中國制瓷技術的重大突破與進步,開創中國陶瓷制作“南青北白”的歷史。
唐白瓷燒制技藝創燒于北魏,盛于唐,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唐代早期,鞏義窯掌握成熟的白瓷燒制技藝,成為唐白瓷燒制技藝的代表性窯口。唐代中期,鞏義窯白瓷制作達到最高峰。宋代,鞏義窯走向衰落,金元時期瓷器生產基本停止。明清時期,新安、宜陽等地窯口繼續燒制白瓷器物。金元時期,新安窯與宜陽窯相繼斷燒。至此,唐白瓷燒制技藝在今鞏義、洛陽等地開始面臨斷燒狀態。但唐白瓷燒制技藝一直在洛陽地區民間流傳。
上世紀初開始,自幼喜愛陶瓷、侵潤在唐白瓷燒制技藝文化中的洛陽市老城區居民李文斯,開始翻閱有關唐代白瓷燒制的典籍,探索唐代白瓷技藝生產技藝,被當地稱作洛陽近代研究傳承唐白瓷燒制技藝開拓者。在他的影響下,其后人陸續鐘情唐白瓷燒制技藝。歷經百年傳承歷史后,尤其是第四代傳承人李學武在家傳的燒制技藝上,對白瓷產品進行了全面傳承和大膽創新,于2009年創造出以傳承唐白瓷燒制技藝為基礎的新派藝術陶瓷——洛陽牡丹瓷。
唐白瓷燒制技藝自唐代傳承至今,時間跨越千年,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本身具備的技藝價值,拉坯成形技藝、燒制原理、雕塑技藝等,開創了獨特的陶瓷體系,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極高的技藝水平,影響陶瓷技藝發展。唐白瓷燒制技藝誕生后,對隨后宋代五大官窯中的汝窯、鈞窯、官窯等均產生直接影響,后者諸多元素淵源于此,成為國內外研究中國陶瓷必不可少的素材,稱作中國古陶瓷文化的“活化石”。
唐代白瓷根植于中原文化沃土,繼承了千百年來中原地區的陶瓷技藝,達到了全新的行業高度,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改變了以往學術界關于“河南地區的白瓷比較粗糙”的概念,讓河南陶瓷以全新高度進入學界視野。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文化動態 藝術活動展演 公益輔導培訓 民間藝術 公共文化 總分館互動平臺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