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免费播放|国产精品自拍三级片|老婆的闺蜜韩国|色8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葡萄av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項目簡介 > 中原棉紡織技藝(黛眉手織布工藝)
中原棉紡織技藝(黛眉手織布工藝)

2015-04-29 3482次瀏覽

黛眉手織布是淳樸的勞動人民用原始的紡車,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落于黃河邊的新安縣石井鄉,傳說中的七仙女一夜之間織布300匹,淳樸的新安人民依托當地人民古老的織布文化底蘊,繼承了傳統純棉純手工技藝。

早在元代,黃河流域開始種植棉花,使用棉花作原料紡線織布越來越普遍,新安人民將傳統的麻紡織工藝揉于棉紡織工藝,織成的棉布就是我們所說的黛眉手織布。清末,隨著洋布的大量涌入以及民族紡織工業的發展,手工織造的民間黛眉手織布受到沖擊,漸趨衰微。 

20世紀70年代,民間黛眉手織布在新安的農村依然普遍,當地婦女人人擅長紡線織布,產品多為自用,昌盛時期織機曾達到5000多臺,紡棉車1萬多架,三、四戶就有一臺織布機,每戶就有兩三架紡棉車,很多一家一戶就能獨立地進行紡、漿、徑、涮、織等工序。 

黛眉手織布織造工藝復雜,大大小小的工序共72道,主工序有經線、闖杼、掏繒等9道。一團團潔白的棉花,能夠紡染成22種色線,織成1000多種富含民俗文化內涵的絢麗圖案。圖案美觀,種類繁多,寓意吉祥。黛眉手織布采用天然原料,純手工織造,舒適環保,應用廣泛,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黛眉手織布的普及性極強,20世紀70年代以前,新安縣,幾乎“家家聞機杼,戶戶紡織忙”,黛眉手織布成為農家女子必須掌握的一項本領。黛眉手織布的紡織技藝,采用一種家庭傳承模式,由家中女性長輩作老師,手把手地教,代代相傳。目前,新安縣熟練掌握黛眉手織布制作工藝的人數達數千人。

在新安縣農村,手織床單、被面依然盛行,用“幾鋪幾蓋”作嫁妝的風俗還保留著。但是,受現代工業影響,手織布已經不再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主角,當地人已經不單純用手織布做衣服了。沒有了市場,手織布藝人是不會長期生產的。如果不對這一傳統民間技藝進行挖掘保護,不對新安民間手織布和市場進行新的開發,手織布工藝技藝將難以保存。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文化動態 藝術活動展演 公益輔導培訓 民間藝術 公共文化 總分館互動平臺 在線留言

CopyRight 2013-2025 All Right Reserved 主辦單位:洛陽市文化館 聯系電話:0379-63938542
豫ICP備14028689號-1豫公網安備 41030302000126號
訪問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