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9 4181次瀏覽
洛神宓妃的故事最早見于屈原的《離騷》和漢初劉安的《淮南子》,后在河洛地區廣為流傳。大意是這樣的: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來到洛河岸邊。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當中,并教會有洛氏百姓結網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的人們。
有一天,大伙兒勞動之余,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優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被黃河里的河伯聽到,這個浪蕩公子便潛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條白龍,在洛河里掀起軒然大波,吞沒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宮,終日郁郁寡歡,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這時,后羿來到了宓妃的身邊。后羿原是位善射的天神,射死了九個天帝的兒子,便與妻子一同貶到人間,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仙藥,返回天宮,只剩后羿獨自一人。
后羿聽說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氣憤,將宓妃解救出深宮,回到有洛氏中間,并與宓妃產生了愛情。那河伯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聽說了后羿宓妃之間的戀情,更是惱羞成怒,他化作一條白龍潛入洛河,吞噬了許多田地、村莊和牲畜,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倉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對手,跑到天帝那兒去告狀。天帝知道了所發生的一切,并沒有深責宓妃,知道她喜歡洛河景色,就封她為洛水之神。河伯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后羿與宓妃的事了。
到了漢代末期三國征戰,曹植夜過洛水,想到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情感波折,寫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賦》,后又經國畫大師顧愷之畫成經典長卷《洛神賦圖》,從此洛神的故事便成為中國文學藝術作品的主題之一,洛神宓妃也成了中國女性美的代表、成了東方的美神。
目前,雖然洛神的傳說已有京劇、舞劇、美術、文學、電影電視等多種文藝形式表現過,但洛神作為具有中國傳統之美的東方美神形象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洛神的傳說這個項目的美學價值還有待于更深層次的挖掘。通過對洛神的傳說這個項目的保護,將有助于提高普通民眾的審美情趣,有助于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有助于建立和諧、安定的生活環境。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文化動態 藝術活動展演 公益輔導培訓 民間藝術 公共文化 總分館互動平臺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