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工作人員熱情帶隊員們參觀平樂正骨博物館,洛陽正骨是治療骨傷疾病的民間中醫療法,又稱“平樂郭氏正骨”、“平樂正骨”、 “白馬寺正骨”。洛陽正骨源于洛陽市孟津縣平樂村郭氏家族,形成于清代嘉慶年間。郭家世代居家鄉行醫,族內秘傳,其后的幾代傳人都秉承祖訓,致力于中醫骨傷醫學的發展、創新,使源遠流長的平樂正骨由治病救人的民間樸素醫技上升為造福人類的中華骨傷科學。新中國成立前盛傳五世,以療效獨特、醫德高尚而聞名。
隊員們與平樂正骨第八代傳承人郭芫沅交流了平樂正骨傳承發展現狀后合影。郭芫沅是這個項目的省級傳承人,她很想把這些傳統的東西傳承發揚下去,所以和先生一起自費創建了這所博物館,讓更多的洛陽人能夠看到平樂正骨,它是洛陽四絕之一。
傳承人說:“我們會按照自有的模式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目前我們對小孩的肩關節脫位也是按照傳統方法進行治療,我們相信平樂正骨的傳承在未來會越來越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開刀、用中醫手法解決廣大人民的痛苦。隨著中醫藥法的頒布和人們對養生的重視,它的前景必然是越來越好的。”
8.16日河圖洛書之洛出書處,傳承人符建林為我們講解河圖洛書文化。“引蔓援崖步澗泉,鳥聲正耳弄清妍。潛水莫遣驚飛去,留與友人當管弦。”明代廣州道進士劉武臣游龜窩至此偶成,其精妙絕倫引人感慨萬千。洛神廟中央一塊古老的石碑出自曹魏年間,盡管碑文如今已模糊不清,但其仍為考證洛出書去最有利的依據,也代表河洛文化的悠長年歲。
實踐到此圓滿結束,調研成果豐富,開始進入繁雜的材料后期總結階段。